⑧通过对新中国金融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分析,我们明显看出金融发展虽然相当曲折,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则是相对吻合的。
为了深化对经济周期之市场内生性的认知,我们还可以回顾明斯基对金融不稳定和经济衰退过程的分析。其结果就是,市场经济中会出现消费结构与收入结构之间的不对称,进而造成消费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脱节,乃至产业结构也会脱离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
[58]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谢华育译,海南出版社2017年版,第17页。[33]在危机爆发之前,信贷持续扩张导致了虚假的经济繁荣,这具体表现在人们以股值体现的虚拟财富远远高于其真实财富,由此产生的财富幻觉也造就了高涨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对高级产品的虚假需求。我们从如下几方面对之做一剖析。其中,奥地利学派着重剖析了资本品的需求不足,但没有剖析何种资本品存在需求不足,更没有进一步追溯高级产品的需求断裂这一根源。十、尾论:经济危机的思维图式 明斯基指出,任何成功变革方案的制定都必须根植于对现存制度中经济进程如何运行的理解。
决定融资关系和资产定价的市场机制发出了信号,这种信号促使那些容易产生不稳定性的融资关系得以发展,最终使不稳定性变成现实。例如,日本在1980年以前一直被神话为增长且平等的典范之国,它的基尼系数稳定在0.26左右。只要人民币能保持与美元挂钩,美国就不可能将中国像朝鲜、伊朗那样排除在世界分工体系之外。
事实上,1989年之后美国就曾对中国实施过一次严厉的封锁,但1994年汇改使人民币币与美元挂钩后,这些封锁立刻土崩瓦解。5、双层的货币 在世界货币体系里,只有美元是真正的货币。一旦开放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虚拟财富就会通过对外投资套现。解释了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就可以对全球化是否会出现因疫情而被终结这一疑问做出回答。
美国要想将中国驱除出全球分工体系,就必须吸干中国手中的全球货币,或将其压缩到一个极小的规模。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相当于美元违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让我宁愿选择相信疫情之后美元依然会是未来的世界货币,而不相反。
只要让中国的货币能和世界货币挂钩,家庭重资产化带来的需求就可以让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主场优势将会彻底改变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的位置。此次美联储大放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2.0版本,意味着美元彻底从主权货币(有锚发行)转向世界货币(无锚发行)。其它货币都必须通过与美元挂钩才能实现全球的流通。但能否维持人民币与美元的挂钩,取决于人民币能否通过顺差积累足够的外汇储备。
建立独立的美元清算系统(而不是与美元脱钩),是中国不被美国排除出世界分工的关键(在线支付和网络技术,为这种可能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只要中国拥有美元,即使和美国的贸易完全停止,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也会把中国的要素价格通过货币传导到美国的生产成本里去。企业家开始担心外资企业在疫后会大规模撤离中国,甚至出现全球经济分工的解体,有人将其称为-全球化2.0。按照三元悖论,如果没有正确的制度设计,主权货币都会失去独立性(比如港币)。
博尔顿和黄海洲的认为,如果把国家是做一个公司,其货币就相当于国家的股票。但遇到金融危机时,商业银行创造M2的功能会大幅减退,资产的贬值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货币进入螺旋式收缩,基于货币M2的分工范围随之缩小,实体经济出现资金断裂。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通过海外贸易,南美和日本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不仅没有导致通货膨胀,反而催生了空前的商品经济繁荣。商业银行通过债务生成货币M2,其抵押品往往是本地资产,比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以及股票、债券等在国际市场没有流动性的资产。
中国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不是资本市场的供给不足,而是资本市场的需求不足。很多人认为这次美元疯狂救市会导致美元彻底失去信用,若果真如此,我们持有的所有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就会像当年苏联解体时以卢布计价的资产一样变得一文不值。6、中国的资本创造 拒绝廉价美元资本的前提是一个国家可以内生足够的资本。面对这一困境,就需要培育内生的资本市场。位于底层的央行货币是依靠纳税驱动的法定货币M1,为所有的经济活动提供统一的记账单位。央行货币通过买卖国外货币(比如固定汇率结汇)与外币挂钩,汇率也因此决定了各国要素的相对价格和比较优势。
3、世界货币下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美联储不断通过购买有毒资产和次级债务发行货币,会不会导致中国所持有的美元资产被稀释?按照经济学的常识,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如此一来正确的选择就是应当减持美元资产。这个制度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将货币分为可贸易和不可贸易两部分——可贸易部分与世界货币挂钩,不可贸易部分与全球货币隔绝 现代货币大体上可以分为央行货币和银行货币两部分。
如果说农村承包制是改革的先声,汇改就是开放的原点。如果本国对外部商品没有需求(或出口大于进口),无锚货币就会在国内市场自产自销。
美国要阻止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分工体系,存在着一个关键性的软肋,就是这次新冠危机美元从主权货币向世界货币的大转变——只要中国能够使用美元参与世界贸易,美国就算和中国没有任何贸易往来,也无法使两国的经济脱钩。而浮动汇率的结果,就是人民币计价的交易,哪怕已经完成了,也要经常调整盈亏结果。
今天的美国无疑已经把中国定位战略对手,作为当今市场的顶级玩家,美国具有所有国家所不具备的全球视野,我们只需观察美国不希望中国做什么,大体上也就是中国正确的选择是什么。在常规增长下,外贸顺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央行货币M1的发行规模,资本市场则决定了中国银行货币M2的发行规模。我们可以以一个保障房项目为例,模拟这一货币创造过程。这时就需要金融部门取代财政部门——准确地说,就是央行——担负起更多的融资责任。
在人民币没有成为世界货币之前,顺差和外储就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保证。在完全自由的市场条件下,理论上你创造的所有财富,最终都会被美元的制造者收买,世界最终会变成单一美元的市场,届时实体财富的创造活动就像如今美国的制造业那样迅速萎缩。
开放一般贸易的自由结算,是为了帮助中国的要素在世界分工中寻找价格,而开放资本项下的自由结算,只能让低成本的美元资产收割中国的真实财富。世界市场对中美要素的定价,会通过贸易传导到所有使用世界货币结算的国家,包括美国。
中央早就意识到城市化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一直没有找到推动城市化的突破口,无论户籍放开,还是农地入市大都效果不彰。2、中国会退出全球化吗? 全球化的加深,未必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分工也会加深。
具体讲,就是仿效地方政府采取的土地金融制度,发行与资产挂钩的货币,通过投行或基金,将货币直接注入实体经济。要想与全球要素比较,就必须保持汇率相对稳定,要想稳定,就需要外储。8、结论 分工范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目前美联储向经济无底线注入流动性的做法,相当于无限量增资扩股,强迫稀释老股东的股权进行融资。
新冠危机全球爆发后,曾经强大的全球产业链暴露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脆弱。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发达国家相似,都是建立在内债(股权融资)基础上的,这和资本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债权融资)有很大的不同。
外储高于合意规模,提高汇率。中国的汇率应当同外汇储备挂钩——外储低于合意数量,降低汇率。
一度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外贸顺差过大了,甚至认为巨大的顺差加上强制结汇被动生成的人民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这都是源于我们对货币本质的无知。即使美国不再拥有任何制造业,也可以通过美元这一垄断的商品,分享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
本文由碧海青天网发布,不代表碧海青天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qyyyk.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aga/344.html